English | 简体中文

你在这里

综合新闻

LAMOST正式巡天最新进展情况

在中心全体成员和国内外同仁的共同努力下,LAMOST圆满完成了先导巡天的观测任务,并于2012年9月28日顺利开启了正式巡天的新篇章。作为大口径兼大视场光学望远镜的世界之最,LAMOST的光谱获取率居国际领先地位。截止2013年3月底,正式巡天6个月(含因天气原因不能观测的时间)共成功观测了530个天区,总曝光目标光谱数达到148万,符合巡天标准的(信噪比大于10)约为100万。与世界其他光谱巡天项目对比,充分展示了LAMOST获取天体光谱的优势。

受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CFHT)科学组织委员会邀请,3月下旬,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永恒、观测运行部主任施建荣和数据处理部主任罗阿理及国内技术专家赴美国参加下一代CFHT科学研讨会。会上赵永恒研究员和罗阿理研究员分别做了“LAMOST进展情况LAMOST先导巡天数据处理和发布的相关报告,并讨论了相关的技术合作。

《科技日报》对LAMOST的报道

317日,《科技日报》第一版上方专题报道了LAMOST望远镜的最新进展情况,并以“LAMOST望远镜巡天已获近150万条光谱”的醒目标题彰显LAMOST在获取海量光谱数据的国际性领先水平。

LAMOST登《Science News》刊物封面

Science News》第182卷第11期利用LAMOST作为该期封面。

LAMOST减天光精度有所提高

减天光是光纤光谱数据处理中公认的难点问题。在光纤光谱中,通常是用单独的光纤对天光进行采样,从而将目标光纤中的天光减掉。因为目标和采样天光是不同的光纤,要扣除天光,就要把两者之间的差别尽量减小,但从硬件到观测的每一部分都可能会使这个差别更大,影响最后减天光的精度。先导巡天以来,通过对大量的数据分析、试验,逐步发现并解决了诸如光谱仪漂移、波长定标灯信噪比差等问题,同时试验了各种可能对减天光有帮助的算法:如利用天光发射线提高波长定标精度和效率改正精度,利用主成份分析提高天光精度等。

在经过近两年的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之后,LAMOST光谱处理中减天光的精度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与SDSS光谱比较,LAMOST的减天光精度已经优于SDSS数据。 从LAMOST发布数据中选取一批单次曝光时间为1200秒的光谱与一批相同曝光时间的SDSS DR8光谱进行比较,统计了光谱归一化之后的残差与信噪比的关系,如图1,其中上下图为不同波段的天光发射线,蓝色、红色分别为LAMOST和SDSS数据。

LAMOST液氮自动灌注系统升级完成

作为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突破了望远镜大口径与大视场难以兼得的瓶颈。

LAMOST冠名博士后年度学术研讨与考核会在京举行

20121124,郭守敬望远镜运行和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京组织召开了“LAMOST

LAMOST中英文网站正式改版

2012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28次会议于北京举行,这是IAU大会首次走进中国。为了借此机会全面的向国际天文界展示中国天文的发展,宣传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取得的成果。郭守敬望远镜运行和发展中心于2012年7月对原中英文网站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改版。
此次改版,中英文网站在网站页面样式及内容版块设置方面均进行了较大的改动:
(1)与旧版中文网站相比,新版中文网站(图1所示)增设了先导巡天、科学研究、学术论文、人才培养等模块,分别介绍LAMOST先导巡天期间的观测情况、数据发布情况、政策规定、科研成果及研究生教育情况;
(2)新版英文网站(图 2)内容与旧版英文网站相比,更侧重于对外宣传LAMOST的学术研究成果,英文网站首页增设了“数据发布(Data Release)”模块,用户可以通过浏览该模块获得LAMOST巡天数据的相关信息,并通过该模块设置的链接直接登录到先导巡天数据发布页面(如图3所示)进行数据下载,这一改进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LAMOST新版网站沿用原网站地址:www.lamost.org

郭守敬望远镜先导巡天数据正式发布

根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科学委员会对数据发布的时间要求,LAMOST观测数据在观测完成一个月之后发布。中心巡天与数据部在国家天文台信息中心的配合下于2011年11月24日正式对外发布2011年10月24日之后的观测数据。

目前发布系统在网络化协同工作平台(http://lamost.escience.cn/dct/page)已经全面开放,任何对LAMOST光谱有兴趣的人员都可以通过提交申请,获取权限后来下载和使用所有发布数据,具体帐号注册事宜见网站说明。 巡天与数据部经过一个月的准备,组织人员对所有光谱都进行了人工检查,与1D PIPELINE的结果进行对照后向发布系统推送了final_class, final_subclass以及final_z等参数。

詹院长视察兴隆观测站

根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科学委员会对数据发布的时间要求,LAMOST观测数据在观测完成一个月之后发布。中心巡天与数据部在国家天文台信息中心的配合下于2011年11月24日正式对外发布2011年10月24日之后的观测数据。 目前发布系统在网络化协同工作平台(http://lamost.escience.cn/dct/page)已经全面开放,任何对LAMOST光谱有兴趣的人员都可以通过提交申请,获取权限后来下载和使用所有发布数据,具体帐号注册事宜见网站说明。 巡天与数据部经过一个月的准备,组织人员对所有光谱都进行了人工检查,与1D PIPELINE的结果进行对照后向发布系统推送了final_class, final_subclass以及final_z等参数。 2011年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詹文龙副院长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视察了“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观测运行情况。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天文力学空间科学处彭良强研究员、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研究员、郭守敬望远镜运行和发展中心主任赵刚研究员、常务副主任赵永恒研究员、国家天文台综合办公室主任陆烨研究员、国家天文台科技计划处负责人赵冰博士等人陪同视察。

页面

Subscribe to 综合新闻